亿年教育网
当前位置:亿年教育网 > 大学生励志 >

立志高远搜狐网副总编王刚的大学故事

作者:admin  时间:2014-02-28 12:39

方刚,男,毕业于清华大学。在校期间,跨文理科相继学了的流体控制、计算机和中文三个专业,现为搜狐网副总编。
 学习虽不是大学生活的全部,却是非常重要的。但究竟重要到什么程度?又应该用什么方式来体现它的重要性呢?也许下面故事的主人公方刚会给你以启示。现任搜狐网副总编的方刚曾是清华大学的牛人,独一无二的大学经历使他对自己生活了六年的清华大学有着深厚的感情。
“上大学就好像进入一座宝山,我不能入宝山而空手返。”基于这个朴素的信念,方刚充分把握大学时光的分分秒秒,仿佛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获取珍宝—在清华大学学习的六年间,方刚跨文理科相继修了流体控制、计算机和中文三个专业,先后获工学学士和文学学士学位。他曾担任过团干部,参加过社团活动,编辑过文学刊物,曾外出打过工,也获得过文科、理科的奖学金。但这些给他的感受都不太深,他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丰1而广泛的阅读中,花在了开放而深邃的探索中。
“我有三个班的同学,又通过社团认识了不少人,所以我的大学同学比较多。而像我这样的经历,在整个清华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方刚的话很平静,但其中却流露出对自己大学生涯的欣赏。

 电脑奇侠传
 至今,方刚的同学们还记得他那一连串经典而潇洒的动作—轻吁一口气,站起身,弯腰轻敲一下回车键,说一声“OK”。在此之后,游戏就可以运行了。同学们玩的是游戏;而对于方刚来说,帮同学们解决游戏问题则是他的游戏,这是他的兴趣所在。正是这样的兴趣,让“电脑奇侠”的印记刻在了同学们的脑海里。
2005年六七月间,电视连续剧《仙剑奇侠传》热播,引得很多人重温同名的游戏。《仙剑》是方刚在大学里玩过的惟一一款电脑游戏。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对游戏的接触都是帮寝室周围所有认识的同学打理电脑。
“方刚,你来一下,我上午买了张游戏盘,数据都能读,就是运行不了,急死我了!”
 “方刚,你这边什么时候有空啊,我的电脑在游戏进行中突然异常退出系统,再也运行不了了。”
 “方刚,有一关(游戏)我死活过不去,你帮我攻关了吧。”
尽管他并不热衷于玩游戏,却对玩游戏过程中所遇到的解密盗版、内存配置、魔法修改等问题十分入迷。只要是认识的同学找他,他每次都是无条件帮忙,很有侠义之风。所有找方刚的人都知道,没有他弄不好的游戏,有了他帮忙,他们就可以“游戏大吉”了。
 至今,方刚的同学们还记得他那一连串经典而潇洒的动作—轻吁一口气,站起身,弯腰轻敲一下回车键,说一声“OK”。在此之后,游戏就可以运行了。同学们玩的是游戏;而对于方刚来说,帮同学们解决游戏问题则是他的游戏,这是他的兴趣所在。正是这样的兴趣,让“电脑奇侠”的印记刻在了同学们的脑海里。
1991年,方刚从湖南省岳阳市考入清华大学流体控制专业。上大二时他开始选修计算机专业。在那个时候,他已隐隐地意识到,自己要从事与计算机有关的工作。
 是啊,计算机是如此神奇!在方刚的眼里,计算机能把数学逻辑之美转化成为创造之美。如果说学数学是与符号和等式对话,那么计算机则是利用逻辑和数学的原理实现人机对话。“你可以与计算机交流—你的想法可以通过计算机语言来实现,你的设想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完成。计算机是有思想的,就好像是一个人,和它对话的感觉令人激动。方刚喜形于色。“同时也会让人觉得很深邃—你编一段程序,‘他’就在那里算,算出来的应该是你想要的;如果不是,你再去修正!”方刚这样描述自己对计算机的感觉。
 在大二,方刚花了很多钱去买计算机机房的上机时间,经常一夜一夜泡在那里。他当时就确信,自己一定是要做这一行的。
 心想事成。1995年,当他拿着流体控制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学士学位走出校门时,一家计算机杂志成为他事业的第一个坐标。从事计算机领域的工作,对方刚来说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从事写作工作,对他来说也很自然:从大一开始,他就有写作的兴趣,并且还参加了学校的诗社和文学社。他大一时是班刊的主编,大二时是系刊的主编。在《紫荆》、《新清华》、《荷塘》等校园刊物上,都经常会出现方刚的名字。
 对中文和新闻的兴趣和爱好源于家庭的熏陶。方刚的父亲是一名老师,在当地颇有影响。父亲十分钟爱新闻行业,曾经一心想做一名冷眼看时事的记者。但是他只在《岳阳晚报》做了很短一段时间的记者,就由于某些原因被迫离开了心爱的职位。父亲不完整的理想和对社会沧桑的感悟在无形中影响了方刚。
 这样的选择可以说是兴趣和专业的高度吻合了,方刚对工作十分投入。他所任职的杂志社在当时的业界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当时网络还没有全面兴起,这份杂志就成为中国与美国等先进国家交流计算机专业信息的重要窗口,也是专业人士了解新技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渠道。方刚在其中的历练使他收益颇丰。
 后来他的职业道路又经历了N多变化:做过报纸,干过网站,最后来到了搜狐。他与计算机和网络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了。

“虽然有些学期要上十几门课,但我学习是因为想学习,是因为我喜欢,所以也并没有说觉得有太大压力!”方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基于兴趣涉猎了很多领域的知识。最后方刚发现,“它们是一家人”—学科不同,本质却是一样,它们都在阐释社会,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方刚对逻辑之美、数学之美、技术之美有着自己的独特感受。
 高中时,他经常参加各种奥林匹克竞赛。可能是“奥赛情节”比较重,在自然科学的一堆逻辑和等式之间寻找美很能使他获得成就感。他想,或许能上清华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情结。总之,他对数学是无比向往、无比爱好的。
 高中时期的方刚对语文的喜爱不亚于对数学的狂热,他的语文成绩同样出色。进入大学后,他的兴趣开始拓展:由数学拓展到逻辑、物理、计算机等;由中文拓展到新闻、历史、哲学、社会学等。“我是幸运的,我的大学是在充实中度过的,也是在无意识而有准备中度过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兴趣引导着方刚探索着那些神秘而未知的领域。当然,方刚这样的经历也要感谢清华大学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开明的教育机制。这种机制极大地满足了方刚对众多学科的好奇心。
 按照清华大学有关辅修和双修的规定,理工科学生可以同时选修相近的学科。所以,在学完第一年基础课后,方刚开始选修计算机专业。1994年,清华大学中文与新闻专业开始对内部工科生招生。出于对社会人文的强烈兴趣,方刚参加了选拔,开始了真正意义的跨学科学习。
“虽然有些学期要上十几门课,但我学习是因为想学习,是因为我喜欢,所以也并没有说觉得有太大压力!”方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基于兴趣涉猎了很多领域的知识。最后方刚发现,“它们是一家人”—学科不同,本质却是一样,它们都在阐释社会,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在他眼里,逻辑思维表达、信息处理、媒体的传播规律等其本质都是相同的;社会学、哲学、美学的基本原理也都是一回事。
 这个感觉也决定了他一定会选择从事技术和传媒相结合的工作。技术之美与文法修辞叙述之美的融合,使方刚心中的美更加丰满。回顾方刚的职业经历—从参与筹办赛迪网,任赛迪网总编、副总裁,到目前任搜狐网副总编、产经中心总监,他都没有脱离这种美的追求主线。
 语文家教
 在家教的过程中,方刚印证了很多心里曾经模糊的人文观念,进行了一个新的自我调理。他再一次感受到清华人文素养的无比深厚,他被激励、被鼓舞,一头扎进故纸堆里了进行着更畅快的阅读。
 家庭环境和清华的人文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方刚的选择。
 大三时,他整天整天地呆在清华大学图书馆里。图书馆的新馆是由邵逸夫资助的,里面全是工科书籍,以及各种资料和光盘,很多是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其中的计算机分馆是方刚经常去的地方,很多原版引进的计算机资料不仅更新快,而且很全面。到后来,他的身影由新馆转移到旧馆,很多时候甚至连一日三餐都在那里。
 旧馆的外观不如新馆气派,相比之下甚至显得很老气:外墙爬满了茂密的爬山虎,给人以安详而幽深的感觉。这里的藏书以人文社科类为主,清华大学渊远流长而深邃的人文精神就保存在这里。
 那段时间,方刚是在与朱自清、闻一多、俞平伯、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大师的精神交汇中度过的。读着这些曾经对清华有着深远影响的思想大师的著作和传记,用方刚的话说,那种兴奋真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如果对清华这么好的精神财1视而不见,那么就是入宝山而空手归了!”方刚感慨万千。
 现在一谈起大学,人们便会说起大学里的“大楼”与“大师”。蒋南翔就任清华大学校长时引用了原清华校长梅贻琦的一句话—“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段话后来不知道被别人引用了多少遍。大学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上和文化上的存在。与学校直接相关的大师以及与之相联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存在,也使学校的文化内涵显得绵长厚重。
 不管是为清华凭添了厚重文化气息的大师,还是经常与同学们接触的教授,方刚都认为他们“个个都无比好。”他们都是在关键时刻帮助我实现了从兴趣到理想的转折。”方刚说。
 这样的经历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个理工科学生为什么会去做语文家教。方刚惟一的一次家教经历教的是语文。那个上初三的中学生学习总是没有感觉,对语文似乎都失去了兴趣。阴错阳差,方刚出现了。
“这篇文章需要背诵,怎么你连念都念不通,还有不认识的字?”方刚说,“你把书合上,我给你背一遍。”
方刚所辅导的课文恰好是《岳阳楼记》,它可谓生于斯长于斯。在那个学生充满惊异和敬意的眼光中,方刚把《岳阳楼记》高声背诵了一遍。在背诵的时候,他还没什么感觉;而当他拿起书,给那个学生讲解的时候,他突然产生了异样的感觉。他突然感受到,在“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叹中,所流露出的不是惆怅而是一种不易察觉的畅快。这是在他读了大量的课外书和古代典籍后,重温中学课本时完全不同的感受。
 在家教的过程中,方刚印证了很多心里曾经模糊的人文观念,进行了一个新的自我调理。他再一次感受到清华人文素养的无比深厚,他被激励、被鼓舞,一头扎进故纸堆里了进行着更畅快的阅读。

在兴趣广泛的方刚眼里,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他要用各种各样的事情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填满。……彷徨、失恋、空虚这些词根本不会在他的字典中出现!他太忙了,没有时间来想这些事情。
 学习之余,很多同学都去各种公司实习,方刚也找了家计算机公司,主要做电脑组装调试。“张先生,您让我在这里实习就可以了,我可以不要报酬。”方刚的意图很明确,就是想找个机会了解社会,了解计算机行业,了解中关村。公司的老板待人都不错,尤其是对能干的人,他答应了方刚的实习请求,并且报酬照给了。
 在实习中,他学了很多知识,也了解了一些行业状况。当时计算机的利润高得惊人:一个光驱可以赚上千块;出售一台PC机可以坐着飞机去送货,之后还可以赚一万多。真是有点连蒙带骗的感觉。因此,他就没有在这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
 在兴趣广泛的方刚眼里,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他要用各种各样的事情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填满。在朱镕基总理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时,他曾组织同学们设计电路板;在社会实践风靡的时候,他又组织同学们到工厂实习;在圣诞节前夕,他曾穿着军大衣、挎个书包到北医大女生宿舍推销明信片……彷徨、失恋、空虚这些词根本不会在他的字典中出现!他太忙了,没有时间来想这些事情。他不仅作了所有大学生能做的事,还做了很多大学生做不了的事。
 有件事是清华的学生无论如何都要考虑的,那就是为了留学而考GRE。在大量的阅读中,方刚觉得自己还是应该选择中国作为发展空间,就没有考虑出国。虽然在清华流传一句话,“没考过GRE的一生是不完整一生”,但在忙碌的大学生活中,方刚始终没有参加GRE考试。“我是工作以后才考了一次。”方刚说,这个时候补考GRE已经不是为了出国了,而是为了实现人生的完整。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在释放自己兴趣的过程中,方刚的思想得到了无限拓展。“大学学习老师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如今,身为搜狐公司的高层主管,方刚经常参加招聘活动。当他面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时,总是带着无比的兴奋和欣慰跟他们聊天。他羡慕目前的大学生有这样好的发展环境,他觉得大学中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一种经历,没有好坏之分。但是,面对如今社会上的种种诱惑,面对社会围墙的坍塌,方刚说,“我们应该建立保护自己的心灵围墙,对社会和生活要拥抱它,不应该排斥它”。这是他对大学生们的建议。
“立志高远,探索心灵的空间。”这是方刚大学以来的心得。如果不在清华读书,没有这样的学习氛围和灵活机制,方刚的成长之路又会如何呢?方刚说:“如果我不在清华,大学生活可能不完整。但结局并没有好坏之分,在另一条道路上,我一定也会是充实的、快乐的!”

标签: 大学生励志故事 大学生励志 杯水车薪的意思 崇山峻岭的意思
相关推荐
用户评论
最新发布
猜你喜欢

微信关注亿年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