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2]】-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李世民名人名言: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开直言之路,广不讳之门。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
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朕闻以德下人者昌,以贵高人者亡。是以五岳凌霄,四海亘地,纳污藏疾,无损高深。志冲欲以匹夫解位天子,朕若有罪,是其直也;若当无罪,是其狂也。譬尺雾障天,不亏于大;寸云遮日,何损于明!
今人习《孙子》者,但诵空文,鲜克推广其义。治力之法,宜遍告诸将。
以奇为正者,敌意其奇,则吾正击之;以正为奇者,敌意其正,则吾奇击之。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当以此法授诸将,使易晓尔。
归语尔可汗,我父子东征,能寇边者可即来。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满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选贤之义,无私为本。
理人必以文德,防边必以武威。
食为人天,农为政本。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甲兵之设,义在止戈。
远馋佞,近忠良。
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道,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
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
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戎狄为患,自古有之。陛下以圣武龙兴,光宅中夏,精兵百万,所征无敌,奈何以胡寇扰边,遽迁都以避之,贻四海之羞,为百世之笑乎!彼霍去病汉廷一将,犹志灭匈奴;况臣忝备籓维,愿假数年之期,请系颉利之颈,致之阙下。若其不效,迁都未晚。
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今中华强盛,徒兵一千可敌夷狄数万,夷虽众,有何惧哉!
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 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 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 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天下英雄入我毂中矣!
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饥,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帮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侧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推而为主,无道则弃而不用!
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
会须杀此田舍翁!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爱之如一也。可见文皇之胸怀,不愧天可汗之名也。
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对为本。
慷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