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敦厚淳朴,不善言辞;
他,内心笃定,爱心奉献;
他,喜欢乌托邦的理想主义,更喜欢扎根于社会实践;
十三年来,他用爱心默默地温暖着孤寡老人、智障青少年等群体;
十三年来,他用青春坚定地追求着“义工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想;
十三年来,他用责任奋力地托起着拥有五万名志愿者的服务中心;
他,依然在路上;他,义无反顾;他,青春无愧!
他,就是李森。
也许多年的坚持,就是希望能把一份爱心传递下去;也许多年的坚持,是因为在付出的过程中看到了最纯真的笑容、最纯净的眼神。一路上我并不寂寞,因为有许许多多的同道中人。因为相信在这条路上,我还会认识更多有志于志愿者事业的、和我一样有着同一个名字的人:义务工作者。--李森
作为共青团十七大代表,李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难掩激动地表达着内心的喜悦之情,他说:“今天,党中央全体常委出席了本次大会的开幕式,近距离感受习总书记的风范,聆听刘云山常委的祝词,终生难忘。还有秦宜智同志的报告,让我很激动。因为,报告中提出了将继续推进志愿服务社会化,这也为我以后的志愿服务工作扩展了空间。中国的志愿者服务事业还有很大的空间,包括志愿者管理、服务内容、项目设计,都有很大的提升发展空间,这将鼓舞着我们继续为志愿者服务事业努力。”
李森的话语很朴实,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当问及志愿服务事业时他的话语就多了,但当问及他的事迹时他就不愿多说什么,只是说:“关于我的报道已经很多了,从我个人而言,我只是觉得尽自己的能力做一些事情,而且我也喜欢这项事业。”
青春就是奉献
现在的李森,辞去了工作13年的工作单位,从广州电信的产品经理转型为专职志愿者,他说这是他的理想。2012年3月,他成功注册名为“启智社工服务中心”的非盈利社会组织,并在2012年下半年先后中标天河区两个街道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
在外界看来,李森负责的服务中心中标了两个政府社区服务项目,获得了一笔较大的资金,但在李森看来,这是他志愿服务的转型,他希望启智社工服务中心,能够像国外的NGO组织一样,有一支专业的社工队伍,有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这是他接下来奋斗的目标。
李森告诉记者,虽然中标了两个社区服务项目,但整个服务中心的运作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中标的服务项目是专款专用的。其他的服务项目还是得想办法争取相应的资金援助。李森坦言,他们承接的两个政府买单项目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半年做下来很不容易,他们的每一项服务都有专业的第三方进行评定,不过,如果今后全国社区都能够形成一套完备的“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这将大大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和质量,也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在采访过程中,对于为什么选择了参与义工,为什么选择了坚守义工,甚至记者请他讲一讲成长的故事,李森都没有正面回答。李森告诉记者,义务工作本身就是最大的荣誉。做义工的过程,他也有很多收获--认识了很多善良、真诚的朋友,提升了个人的管理能力,提升了个人素质,充实了内心世界。他说,他以前是一个内向,不善交际的人,通过志愿服务工作,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持续提升,这是他开展志愿服务感觉最大的收获。
采访回来后,记者在李森的QQ空间无意间发现了一篇他写于2005年的短文,文章描述到:“选择参与义工,首先是一个新尝试,一份真实的社会参与感,然后是一份责任感,一份坚持。2000年参加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时候,内心的澎湃的激情化为了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小事:从探访照顾一名孤寡老人开始,学习怎样和老人家聊天拉家常,带老人家去医院诊病,维修电器、清洁卫生……后来成为了启智服务总队队长,又开始学习各类专业医疗知识,为脑瘫孩子进行康复理疗、教福利院的小朋友画画写字。我曾经听过无数的”谢谢“,最难忘的一声是一名原本不会说话的脑瘫小朋友,半年多康复理疗后,慢慢地张开口型,说出了”谢谢“两个字!从此我就有了自己永不枯竭的快乐,虽然这快乐也常常伴随着绵绵的忧伤。残疾者生活的艰辛、山区儿童恶劣的就学环境、街头露宿者的孤独无助、高墙里的犯罪青少年忏悔的声音、孤儿院孩子们满是期盼的眼神……这些都常常令我的灵魂久久不安,黯然神伤。有时候他们的一声谢谢、他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会给我带来很大的满足,但是更多的时候,我都是感到自己力量实在太微小,所能做的是那么少那么少,而需要帮助的人却是那么多那么多。”
李森还告诉记者,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让他很震撼。他表示: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真正走上了一条民族复兴之路。作为一名共青团代表,会认真完成团代会的各项任务,同时也希望把志愿精神、志愿服务经验、志愿者心声与全国各地的青年代表分享。
义工是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每个人都以升官发财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必然造成社会的不和谐,人生也将失去乐趣。我们的生活不仅要有物质,更要有精神追求,有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义工就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我喜欢这种生活方式。”李森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着他的生活追求、人生追求。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它有多少义工!”李森说,“当志愿者跟吃饭一样平常,我们都是平凡的人。”
李森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孜孜不倦地践行着他的“中国梦”。
2001年,李森开始用自己的积蓄租用网络服务器,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建成了华南地区第一个志愿者网站--广州青年网。2004年,启智服务总队率先推出了国内第一本志愿者的网络杂志《youth.name》。2005年,李森和伙伴们多方奔走为“启智”在广州中山三路地王广场找到了一个40㎡的小窝,“启智”的服务点从3个增加到9个,每月报名的会员从30增加到了130人,全年还进行了25次会员培训,累计至今注册会员已经超过1万人。
他们借助网站、网络杂志、电子简报、论坛、QQ群等方式,同时还在力推微博、群邮件、飞信等各种新办法,希望用最低的成本进行志愿文化的传播。同时,李森也在鼓励志愿者积极写博客,把志愿活动的感受和快乐与身边的朋友分享,每年组织爱心故事征文比赛、爱的真情流露演讲比赛等方式传播志愿文化。
李森的网名叫“乌托邦”,寄托着一个没有饥饿、没有贫寒、每个人都能得到帮助的理想社会。然而今天社会矛盾多、不满也多,我们不时看到帮助他人反而引起不愉快事情的报道,也因此常常看到很多人对需要帮助的人袖手旁观。对此,李森认为:“真正可以改变我们身边社会的是每一个人的坐言起行,以志愿者的行为行动起来,而不是以一个志愿者的身份旁观世界。我曾经听过一句话:以其诅咒黑暗,不如亲手点亮一盏明灯。只有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并且以志愿者的行为准则坚持,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我追求的目标就是动员更多的人身体力行地参与志愿服务,并积极地影响身边的人。”
“在广州,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还有很多家长带着三四岁的孩子参加我们的活动,我们的队伍中青年朋友占大多数。虽然有些年轻朋友时断时续地参加活动,但我相信不论他们走在哪里,他们都愿意去帮助人,去为他人服务,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植入了义工的基因。所有这些都让我对明天更有信心,我目睹了一个文明社会的形成。”李森坚定地表示,“明天不一定更美好,但更美好的明天一定在等着我们。”这是李森在采访过程中最为兴奋高亢的一段话语。
采访结束时,李森一再表示:他心中的“中国梦”是希望有一天能有更多人像香港的市民一样把做义工当成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像吃饭和喝茶一样。